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中丙、副厅长何少青
点击新闻发布会现场看现场图文直播
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于6月12日上午8:30召开《2017年广东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和《2017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新闻发布会。政直播第一时间权威解读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
以下为直播图文实录:
主持人王永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继续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切实推进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规定,近期我省编制了《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和《2017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公报》,今天,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bet365官网网投有关领导向社会各界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并在发布台就坐的领导有:bet365官网网投厅长王中丙同志,bet365官网网投副厅长何少青同志,bet365官网网投资源环境管理处处长黄创良同志,海洋预报减灾处处长陈镜亮同志。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时间大约40分钟。首先,请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何少青同志介绍两个公报的主要内容。
何少青: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受中丙厅长的委托,首先我代表省海洋与渔业厅对新闻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重视、关注和支持海洋渔业事业、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过去一年,省海洋与渔业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渔业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履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职责,大力有效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监视水平,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我省先后出台《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广东省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广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制定《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7-2020年)》等规划,开展了入海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工作。基本形成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引领,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海岸带保护利用规划为统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计划为抓手,海洋生态红线为保障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二是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成效显著。初步统计,我省海岸线整治修复总项目数量为142项,中央、省市各级头错投入的资金达56.74亿元,创建了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我们省珠海横琴新区、湛江徐闻县、汕头南澳县、惠州市和深圳大鹏新区等五个。深圳市华侨城湿地被国家海洋局授予全国首个“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区项目”,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展汕头南澳青澳湾、惠州考洲洋、茂名水东湾美丽海湾试点建设。8个海洋牧场(龟龄岛东海域、珠海庙湾岛海域、汕尾遮浪角西海域、南澳岛、陆丰金厢南海域、阳江山外东海域、荗名大放鸡岛海域、遂溪江洪海域)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惠州、珠海、茂名建设3座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工程。我们通过这些举措,加快推进湿地修复、海湾整治、海岛修复、美丽海洋、美丽海湾建设,有力改善海洋生态,提升人居环境。
三是环境保护执法成效明显。坚决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预防与打击违法处理垃圾行为长效机制的意见》,按照“岸上堵、海上查、集中清、从严罚”的要求,2017年我厅与海警、海事等部门海洋倾废、海洋保护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7次,查处非法倾废案件20宗,重拳打击了海上违法倾倒垃圾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同时,我们还开展了“绿盾2017”保护区专项监督检查行动先后开展执法行动25次,立案查处55宗。上级有关部门对我们省创新机制、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效果明显也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表扬。 。
四是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17年,全省有各类海洋保护区52个,总面积37.9万公顷,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稳居全国前列。保护对象涵盖中华白海豚、海龟等珍稀濒危物种和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惠东海龟国家级保护区去年还成功实现海龟人工繁殖,填补了我国技术空白,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目前已经建成全国最大的中华白海豚组织基因库。目前已通过识别的白海豚超过2000头,珠江口现有的白海豚是全世界资源数量最多的稀缺群体。全国有7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广东有6个分布在珠江口、江门、汕头莱芜、汕头龙头湾、湛江、潮州。
五是海洋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治能力持续增强。省、市、县三级海洋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初具规模,引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监测水平,已建成珠江口及粤东粤西、大亚湾在线监测系统,入海污染物监督监测、海洋功能区专项监测和渔业资源跟踪监测逐步深化。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成功应对茂名、湛江、惠州、深圳和汕尾等地发生的10起赤潮事件,由于我们处置及时,反应快速,措施有效,没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去年我们还开展了我省入海污染源排查,基本上摸清了入海污染源的底数,为下一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全省海洋生态环境总体情况
第一,全省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稳定。2017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全省近岸海域海水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比例年平均值达到81.5%,近3年水质波动范围为81.5%-88%。监测的近岸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保护区和海洋公园生态状况基本稳定,近岸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总体状况良好。2017年一、二类海水水质比2016年略有下降,下降主要原因是2017年夏季,珠三角地区受强台风“天鸽”的影响,大量陆地面源污染物被雨水冲刷通过江河径流排入海洋,导致夏季水质比往年差。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比往年略有上升,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汕头港和湛江港海域。
第二,全省海洋功能区环境基本满足使用要求。根据《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全省海洋功能区共有8类258个功能区。2017年,我省纳入监测的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年均值约为60.4%。水质达标率偏低的海洋功能区类型主要有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港口航运区、海洋保护区和矿产与能源区。主要分布在珠江口、汕头港、水东湾、湛江港等河口海湾区域。主要超标因子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这与河口海湾区域受陆源污染物输入的影响较大有关。2017年重点监测的6个海水浴场(汕头青澳湾、汕尾红海湾、江门飞沙滩、阳江闸波、深圳大梅沙和小梅沙)和1个重点滨海旅游度假区(湛江东海岛龙海天旅游度假区)均达到“优良”水平,海水增养殖区水质状况和沉积物质量能够满足海水增养殖区功能的要求。
第三,入海排污口超标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实施监测的73个各类代表性入海排污口中,有21个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超标率达到28.8%,较2016年减少7.7%。超标排放的主要是市政污水排污口。近年来我们省也加大了对排污口的排污监测,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逐步解决存在的一些问题,排污口超标率近三年来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的排污口超标率为37.84%,2016年排污口超标率为36.5%,2017年排污口超标率为28.8%。
(三)海洋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我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近岸海域污染防治任务还相当艰巨。珠江口、汕头港和湛江湾等部分河口海湾水质仍为劣四类,市政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突出,纳入监测的市政排污口仍有约43.2%的排污口超标排放,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还未全面开展。
二是海岸线整治修复任务十分迫切。截至2017年底,我省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仅略高于36%,离国家要求我省到2020年不低于35%的指标仅剩下1%左右的利用空间,这对于保障我省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压力相当大,海岸线整治修复的工作显得十分迫切。
三是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防严治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执法监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目标和主要措施
我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担当,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全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总体工作目标是:全面落实海洋生态红线管控要求,确保到2020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5%以上,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35%以上,海岛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85%以上,海洋生态红线区面积不低于28.07%。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完善,海洋管理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两个走在全国前列。
围绕这一目标,近期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打赢海洋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一)是开展重点海湾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二)是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行动;(三)是全面开展海上养殖污染防治行动。我们已经拿出了具体的方案,下来将具体部署,全力做好此项工作。
二是实施生态保护“三大工程”:(一)是实施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建立海洋预告工作机制;(二)是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工程,研究出台《广东省美丽海湾建设总体规划》,努力建设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物丰的美丽海湾;(三)是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三是推动建立完善“三大制度”:(一)是完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二)是落实近岸海域水质考核制度;(三)是开展“湾长制”试点工作。今年在深圳市、惠州市、湛江市、汕头南澳县、茂名电白区等地开展“湾长制”试点工作,同时做好与“河长制”的衔接,争取到2020年全面建立“湾长制”。
四是积极探索建立海岸带综合示范区:统筹推进海岸带综合示范区在海岸线精细化管控、海洋生态修复、“多规融合”、陆源污染防控、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示范。目前,我厅正在制定完善《关于广东省海岸带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有关工作落实。
二、2017年广东省海洋灾害状况
(一)2017年开展的海洋防灾减灾行动
2017年,我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切实履行好海洋防灾减灾职责,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履职尽职,积极做好应对海洋灾害的工作。2017年,是我省应对海洋灾害不平凡的一年。据统计,国家统计的9种海洋灾害中,只有海啸、海冰未曾在我省发生;“天鸽”等7个台风风暴潮相继影响我省,其中5次造成损失,尤其是“天鸽”台风风暴潮,对我省产生巨大损失。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厅围绕“服务于沿海经济社会安全发展”的目标,认真履行海洋防灾减灾职能,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部署、早评估,积极有效地应对海洋灾害的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去年是近五年来台风风暴潮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次数最多的一年,也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比例最高的一年,全年海洋灾害经济损失为54.10亿元,在近五年的海洋灾害经济损失中仅列第三;全年人员死亡(含失踪)6人,低于2013年的65人,与2015年并列第二。
二是夯实基础,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的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长远发展。第一是出台我省海洋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工作方案,着力理顺我省海洋防灾减灾的体制和机制;第二是经省政府同意,发布了《广东省海洋观测网建设规划(2016-2020年)》和公布最新核定的《广东省沿海警戒潮位值》,为“十三五”时期的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第三是新增各类海、陆基海洋观测站点22个,建成海洋卫星遥感广东数据应用中心,初步打造出“海、陆、天”三位一体的海洋立体观测网雏形。第四是在深圳、湛江等地开展了风暴潮、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试点工作;第五是组织全省海洋系统开展海平面变化影响调查与评估、风暴潮灾害现场调查评估等工作。
三是全面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我们以大节日、大事件、大行动为平台,向社会各界宣传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在“5.12”防灾减灾日,组织全省海洋系统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在“6.8”世界海洋日,在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全方位、大范围,多渠道、多形式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海洋防灾减灾意识。
(二)2017年广东省海洋灾害影响情况
2017年,广东省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居全国首位,高于近5年广东省海洋灾害损失平均值,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54.10亿元,死亡(含失踪)人数6人;海洋灾害以风暴潮灾害为主,海浪、赤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咸潮入侵等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在2017年统计的各类海洋灾害中,风暴潮灾害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含失踪)最严重的海洋灾害,全省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53.61亿元,死亡(含失踪)人数6人,直接经济损失占海洋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9.1%,是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的唯一海洋灾害。在风暴潮灾害中,“天鸽”台风风暴潮是影响我省最大的风暴潮,直接经济损失51.54亿元,死亡(含失踪)6人。 全年发生赤潮灾害10次,累计影响面积约为1017平方千米,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沿海海平面较2016年上升10毫米,比常年(1993-2011年的平均海平面)高102毫米,海平面的上升加剧沿海风暴潮、海岸侵蚀、咸潮、海水入侵、洪涝等灾害的程度;另外受局部水文气象等因素影响,我省沿海的海平面上升速率略高于每年上升3.3毫米的全国平均值,高于58毫米的同期全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平均水平。
据重点监测岸段监测显示,去年珠江口地区在1-3月、10-12月存在咸潮入侵,珠江口地区的自来水厂取水受一定影响;此外,部分沿海地市存在海岸侵蚀、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等现象。 在各地的海洋灾害损失中,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占全省海洋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96.5%;珠海、江门、中山位居全省海洋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的前三位。人员死亡(含失踪)来自江门、珠海两市。
(三)2018年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重点
一是围绕“智慧海洋”建设,组织落实《广东省海洋观测网规划(2016-2020年)》、重点推进4个近海海洋水文气象浮标、4个岸基海洋观测站、海洋卫星遥感广东数据应用中心建设,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海洋立体观测网体系。
二是围绕提升省级海洋环境专题预警报能力,推进渔业捕捞与养殖业防灾减灾项目,完善服务于海洋综合管理、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防灾减灾等工作需要的海洋专题预报服务体系。
三是围绕海洋大数据建设和海洋综合减灾的需要,全面开展海洋灾害承载体调查、海洋灾害风险区划、划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设置警戒潮位标志物、建设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户外显示屏等。 四是围绕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6.8”海洋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及以大节日、大事件、大行动为平台,向社会各界开展海洋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各位新闻界朋友们,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关键期、攻坚期和窗口期,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的思想,切实履行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的重大责任,不断地提高我省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的水平,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和更有力的举措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新的力量。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王永清:谢谢何少青副厅长的情况通报。下面是记者提问环节,按照惯例,请记者提问之前首先自报所在机构的名称。现在开始!
南方日报记者:想请问王中丙厅长,2017年劣四类水质占近岸海域的比例比2016年略有升高,我想问一下这部分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谢谢。
王中丙:谢谢你的提问。我们根据《2017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这个数据来看,2017年全省海岸海域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8.4%,比2016年公布的数据高出了2.1个百分点,我们分析了变化的趋势,近五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的比例波动的范围是在一个预定的范围内,大概是79%到85.4%,有10个点的范围波动。
同时,全省近岸海水水质劣四类面积的比例也是一个波动的范围,在3.2%到10.3%范围波动(10.3%是在2013年)。从波动的情况来看,全省近岸海域的波动还是在相对合理的区间内。
我们分析了原因,大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风暴潮的影响。大家知道去年“天鸽”登陆,全省有6个台风在广东省登陆,台风登陆会造成强降雨,导致免面源积累污染物,通过雨水的带动带入江湖,所以去年对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
二是广东本身发展方面带来的影响。广东全省工业或农业,以及我们的生活,这三个方面带来的面源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还是很大,尤其是在珠三角。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压力也很大,所以从这方面来讲我们污染防治的任务仍然艰巨,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挑战。
我们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广东省全省的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85%,我们现在还有差距,2017年才81%,任务很艰巨,所以我们要紧紧地围绕这个目标,围绕2020年达到85%的目标要开展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要求我们能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保卫战,从而推动全省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根本性的改善,让南粤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优美。
李希书记明确提出来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要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扎实打好净土防御站,我们会坚决按照李希书记在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的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围绕85%这个目标把广东境内的近岸海水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
二是我们要重点整治一些污染比较大的海域,特别是珠江口、汕头港、湛江港等10个海湾环境的整治,采取有力措施,针对性地防治、治理。
三是抓好三项关键举措,统筹推进五大污染源的重点整治,这五大污染源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非法的排污,去年我们已经对排污口进行了扎实的统计工作,摸清了家底;二是设置不合理的排污口;三是排污河;四是来往的船舶污染;五是海水整治。同时构建水质治理的六项制度,即总量控制制度、湾长制、港长制、滩长制、垃圾管理长效机制、近岸海域水质考核制度。同时要实施美丽海湾建设行动。
总之,我们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我们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的比例在2020年实现85%以上的目标。谢谢。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我们注意到公报当中入海排污口的超标率高达28.8%,广东海洋环保的力度在不断加强,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为什么入海排污口的超标的情况仍然是高居不下呢?谢谢。
前面我在情况通报时介绍了近几年来我们的入海排污口的超标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5年入海排污口的超标率达到了37.8%,2016年逐步降为36.5%,在去年2017年下降为28.8%,应该说近三年来我们入海排污口的超标率逐年下降,说明了近几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努力打好污染环境的攻坚战,逐年加大工作力度,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入海排污口的超标主要集中在市政排污口的超标排放,接下来我们会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大摸查、排查、监测的力度,去年我们对全省的入海排污口的排污源全面地进行普查,摸清楚入海排污口排污的状况。今年我们将会对所有的市政排污口实行全覆盖监测和整治。
二是采取主要入海河流的断面、重点河流断面进行全面重点的监测,我们已经确定了对24条入海的河流断面进行监测,加大了监测的力度;
三是我们将联合环保部门加大对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的执法力度;
四是将推动有关地市地方政府加大对市政排污口整改的力度,主要是城市管网建设目前还没有完全达到标准,所以造成有些地方的市政排污目前还是存在一些超标现象。 我们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排污的整治力度,入海排污口的超标率相信会逐年减少。谢谢。
香港商报记者:请问一下陈镜亮处长,今年发布的公报中增加了裂流的相关内容,增加这部分内容主要的考虑是什么?广东省会有怎样应对的措施?谢谢。
陈镜亮:非常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提得非常好。我作为省预报减灾处的处长,也是管这项工作,因为滨海旅游是我们享受美好生活、高质量休闲生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裂流作为海滩活动的一种隐形杀手,给我们在滨海旅游当中旅游者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但是裂流这个灾害目前还没有列入海洋灾害的灾种统计,但是它时常发生。
我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裂流,也叫离岸流,由海浪和水深地形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海洋灾害,它的速度大概是在0.3米/秒到1米/秒,最大的流速可以达到3米,裂流长度通常垂直于海上,大概是30到100米的状况。裂流发生有随机性,目前在预报和观测当中有时很难预报。
最常见的出现是在海底不联系的沙坝之间凹槽或切口上方的水面,向海吞出的结构物、礁石的两侧,这些地方容易发生裂流。主要影响是滨海旅游,根据统计,全世界有80%、90%海滩救援和裂流发生的灾害有关系,研究表明,我们国家很多滨海旅游的海滩也发生过裂流的命案现象。
这一次公报当中为什么会增加裂流的内容,是因为基于国家海洋局减灾中心对滨海旅游游泳者的一种科普和警示作用,所以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滨海旅游,我们要求旅游者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我们针对发生裂流的可能性,海洋渔业厅将采取一些措施:
第一是联合省旅游局、省海洋预报台和有关的滨海旅游管理企业,在我们省的重点滨海旅游区开展风险排查;第二是把各种排查的结果和平时历史上的观察数据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省滨海旅游的警报作用、警示作用;第三是推动有关部门企业,特别是滨海旅游的管理企业在旅游的重点区建立警示牌,包括大屏幕,来提升公众对裂流灾害认识;第四是加强监测预测,也希望滨海旅游的管理部门也要加强救助力量。谢谢。
信息时报记者:想请问一下黄创良处长,我在海洋公报里面看到去年广东的赤潮共发生了10次,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为2016年以来是面积最多的年份,想请问一下赤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去年赤潮次数是近10年最多的,是不是说明广东近岸海域环境受到了污染?我们有什么措施?谢谢。
黄创良:谢谢你的提问。赤潮的发生应该是一种自然现象,或者说是一种生态现象,赤潮发生的机理应该是非常复杂的,它与多种环境因素有关,主要跟水域中的氮磷营养源有密切关系,它跟水温、水动力条件有密切关系,目前对赤潮的发生机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赤潮的发生是在固定的水域内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赤潮藻类大量地繁殖,往往是数量、密度上呈短时间内几何级的增长,所以赤潮藻类大量存在,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赤潮。
关于赤潮与污染的关系,目前没有定论。但是有种现象可以肯定,赤潮的发生不一定在受污染的水域发生,跟水域是否受到污染现在没有定论,所以你刚才提到的是否说明我们近岸海域的污染严重了,目前的研究还不能够确定这一说法。
去年广东发生的赤潮有10起,跟往年发生的数量相似,去年赤潮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公里,2016年是900多平方公里,我们判断这种情况应该属于赤潮灾害发生不严重的年份。可以说,近10多年来广东省赤潮情况的发生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的年份多一点,有的年份少一点,平均起来,大概每年10次左右,比较经常发生的地方一般都是在惠州、深圳、珠海、湛江、汕尾这些海域出现多一些。
关于赤潮的预防措施,赤潮灾害到目前为止是难以预测的,或者说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去预测,只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减少灾害的损失。我们现在一是制定了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措施,这么多年来我们省处理赤潮的机制应该是比较完善的,省市县,包括基层各乡镇,都建立起了赤潮监测、信息通报、应急响应的机制,通过机制来发挥作用,来减少赤潮灾害。
二是加强监测,我们的监测机构常年开展海域监测,及时监视监测,发现海域有没有异常情况。我们也与群众建立信息联动机制,让他们及时发现及时通报给我们,我们及时掌握情况,来进行信息发布。
三是积极开展赤潮灾害的科普宣传,因为赤潮灾害要靠大家一起去预防,要让大家明白赤潮灾害发生以后怎么采取防止措施,比如养殖者要离开赤潮水域;有一些需要海水生产者,马上要关停海水蓄水口,或者旅游区要关停旅游区。这么多年来大家对赤潮灾害的认识也比较深,所以采取措施也比较及时。
四是应急措施启动以后将及时信息发布,保证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几年我们省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应该是非常少的,像去年赤潮几乎没有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这应该说明我们这些措施还是非常有力的。谢谢。
主持人王永清:由于时间关系,在座的记者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在新闻发布会结束以后跟省海洋与渔业厅办公室的有关同志取得联系。接下来省海洋与渔业厅还将举行海洋宣传日活动的启动仪式、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海滩清洁专项执法等系列活动,欢迎在座的各位记者朋友继续做好采访报道。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王中丙厅长、何少青副厅长,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记者。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