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前世纪伟人邓小平在一个边陲小渔村划的“圈”——深圳经济特区,如今已变成一座渔村特大型现代化城市。深圳湾地处城市核心,滨海休闲带正呈现出“山海相依、城水相融、自然和谐”的人文生态景观,犹如一幅绿意盎然的中国梦画卷,为深圳市创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谱写着新的篇章。
珍珠镶带篇
点缀与串联的滨海风光
2017年7月,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下文也称“深圳湾公园”)西段建成开放,东西两段贯穿连接,一条长达16.2公里、沿线分布22个主题公园的“城市飘带”,蜿蜒在深圳湾畔。从构想到建成历时15年,目前已经成为深圳独具特色,体现山、海与城相望的滨海风光和滨海生活岸线的重要城市名片。
深圳湾公园分东西两段,东段为红树林公园至运动公园,长9.6公里,于2011年建成,分布有13个主题公园;新近建成的西段从中心河入海口至南海酒店,长 6.6公里,分布有9个主题公园。“21世纪之初,为了解决深圳作为滨海城市主城区不临海、无法享受滨海生活的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要求原深圳规划局进行规划研究,并开展国际咨询。原深圳规划局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研究,提出建设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初步构想。2003年底,启动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深圳市海洋局)城市与建筑设计处副处长曹捷介绍说。2004年初,国际咨询中标方案以“连接”作为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设计主题而脱颖而出,该方案的目标一是建立一个深港共同的、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生态体系──环深圳湾大生态系统,充分考虑海洋元素和特性的彰显,按照保护、修复、提升的原则,注重海洋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建立深圳湾独特生态景观;二是一个概念明晰的公共滨海地带──连接人与自然,通过“连接”,让城市与海发生了联系,也让深圳湾滨海沿线各种城市功能区之间以及与自然功能之间进行有机联系,让市民和城市有机会享受滨海生活公共空间。
为了建设和串联各类主题公园,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原深圳市规划局牵头,原深圳市海洋局、城管局、工务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又组织开展了深圳湾水文水质测量,建造了大尺度的深圳湾物理模型,进行了深圳湾水动力学及红树林生态环境研究。
“将这么多星光熠熠的主题公园串在一起,也是我们当初设计原则的一个体现。深圳湾公园的设计原则就是要对标国际、依托建设世界一流的滨海景观带。”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硬质景观总工程师王涛主导参与了深圳湾公园的规划设计,他对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的建设充满感情,“有的主题公园是原来就有的,你比如红树林公园;还有大运会的献礼项目;另外还有一些历史性的东西,像灯塔这块……把这些不同的元素串联起来,达到一个和谐统一,还要确定项目施工的可行性,我记不清开了多少次会了。”
深圳市城管系统负责管理深圳湾公园西段的李泽也介绍了这一段的建设不易:“你比如说蛇口这块,如果说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那蛇口就是深圳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建设西段时,这里的产权单位数量多、性质杂,政府进行了600多轮(次)谈判才商讨出个合理的方案。”
“每个地方都挺好玩的,因为我喜欢玩滑板,所以常去追风轮滑公园。要是喜欢别的运动,就去另外的运动公园,看潮汐看日出都有专门的公园,兴趣爱好不一样的都互不影响,主要是看自己喜欢。”深圳市民刘亮琪是一名健身教练,他对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以主题公园串联的建设模式,十分认可。
城海相望篇
大海与腹地的承脉相连
“通过将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与深圳湾欢乐海岸项目、深圳湾超级总部地区、南山后海中心区、深圳湾口岸、蛇口山地区、蛇口渔港和海上世界等滨海地区打通,使得湿地、河流、绿地连接城与海,形成了陆海生态系统的有机联接。”曹捷介绍了与一般的滨海景区相比,深圳湾的独特之处。
“全部的设计都围绕着‘连接’两个字,尤其是海岸与腹地的连接。我们立足于‘湾空间’独特地域特征的景观规划设计,使公园与周边城市绿地系统巧妙地衔接,在公共活动最密集地段和生态高敏感度地段建立有机关联,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湾景观’和‘湾生态’。”王涛表示,与腹地打通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连接位置和方式,还要注意设计风格,更要确定不能因为建设滨海观光带而给腹地带来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在选一些绿化树种时,除了考虑耐盐碱外,更要考虑防风作用;还有岸线的高度确定方面,也是水利、气象部门反复确认标高,目的就是做好对腹地的一个保护。”
“想要把城市和大海完美承接起来,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也是一个伟大的想法。西段建设时,这一块更重要了。西段是南山区主动请缨建设的,当时南山区的四套班子、各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办、建设单位、代建单位、设计单位和广大市民的集体智慧。从方案设计到开工建设,从专家论证到全民参与。很多次都是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可以说每个关键节点上都是集体的力量克服了困难,最后也成功了。”李泽说。
李泽也列举了为了打通沿海与腹地,艰难的作业过程。部分地段因人为改造严重,导致地质情况复杂,给水工作业带来极大困难。“特别是海电缆探摸,我们专门聘请了有丰富经验的广州打捞局、上海海洋地质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化解电缆位置确定的难题,为施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
“通过将大海与腹地相承,改善了岸线地区环境品质,带动了整体空间的价值提升。在串联了后海中心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海上世界等片区后,形成了最具现代化国际化魅力的滨海风景线。”曹捷说。
还海于民篇
生态与生活完美结
“ 整个深圳湾公园的设计,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以人为本’。”王涛介绍了怎样通过建设一个滨海观光带,将大海还给市民的细节:“你比如说人行道与自行车道分设,改变了原有封闭的边防岸线形态,构建了体验丰富的慢行系统,大大提高了岸线的公共属性。还有亲水栈道和观海台阶的设置,以前这边的居民是见不到海的,就算是住在海边也不行,现在就给大家机会亲海。”
“这个就是满足城市发展的不同需求。众所周知,深圳市的经济发展比较好,那么人民群众和城市社会的需求就会发生变化。我们这个滨海休闲带就满足了许多需求。”曹捷介绍了深圳湾公园在满足城市发展不同需求方面的作用:在生态需求方面,保护和修复海湾生态湿地,创造宜‘栖’宜‘生’的动植物生存环境;第二是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方面,让大家有机会亲临自然,找寻愉悦身心的场所;第三是文化需求方面,可以展示我们特区文化精神的轮廊,表达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城市的和睦关系,形成一个消除地域界限的完整的生态湾区。
曹捷表示,对于东西两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来塑造与凸显不同岸带的风貌特色:东段更加重视生态恢复工程与现状植物景观资源利用,保护红树林、为动物提供栖息地;设置9个植物景点分区,利用不同植物分为打造特色景观;全段种植空间分为生态林、公园林与大树草坪,感受不同空间氛围,使各区更具连续与统一性。西段更加凸显生态高效,对高度复合的绿化生态提出挑战,通过精细化的植被设计,保护本土生态系统,兼顾城市美观,并通过植物景观来汇聚人气,增加滨水活力。
“在优化陆地生态背景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情况下,这个休闲带不但能丰富市民生活,还促进滨海旅游发展。现在我们西段日均人流量已经有20000多人,相信以后会更多。管理上我们也是下足了功夫,饮水处、公共厕所、急救站……这些公共服务我们都跟得很好;为了保证滨海公园的纯休闲性,我们是禁止任何商业行为的;还有智慧路灯和公共WIFI也建设起来了。”李泽介绍说,深圳湾公园的配套会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人性化。
哈萨克族的阿迪娜是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福利文化总监,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要在北京和深圳之间来回奔走。“我是2006年研究生毕业加入腾讯的,北京没有海,回深圳总部时就想到海边玩,可是那个时候想亲海就得去大鹏。后来深圳湾公园(东段)建起来了,我们在市区就能看海望山;现在更好了,(深圳湾公园)西段开放了,公司的同事都说不用离开南山区就能吹海风、看海景,都很高兴。”
深圳湾作为深圳城市密集地区唯一的滨海地带,是深圳市迈向国际化的重要门户地区,见证了深圳市城市与环境共同发展的历史,是深圳市建设生态宜居滨海城市的集中展示。深圳湾海岸带的修复整治,改善了滨海岸线,为深圳市民创造了一个享受大海的休闲场所,激发与提升了深圳市民的海洋意识与环保责任。实现“生态”与“生活”和紧密结合,为把深圳真正打造成亚热带风光的滨海城市继续向前迈进。
附件: